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子不语,怪力乱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子不语,怪力乱神"一般译为"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甚至由此推论出儒家信仰无神论。
我总觉得不准确,偶然在网上看到这篇文章"子不语怪力乱神"的两种解释。
文章认为"子不语,怪力乱神"应译为"孔子不说话了,惟恐用力分散影响集中精神。"
我却觉得"怪"译作"唯恐"依然勉强。
"子不语,怪力乱神"是从学生角度来描述孔子的,学生怎么会知道孔子不说话是因为惟恐用力分散影响集中精神呢?
我大胆想象了一下,孔子说到这里停顿了片刻,是因为他看到了什么。
联系下文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认为孔子应该看到屋子外面走过了几个人。而孔子的学生们正在认真听讲,并没有察觉到外面的情形,只是观察到老师的面部表情变化。学生们感到困惑,不知道老师心里面在想什么,因此用"怪力乱神"来形容老师的沉默。
综上所述,我认为"子不语,怪力乱神"应译为"老师沉默了,似乎有一种奇异的力量扰乱了他的心神"。
后面是一个关于孔子和叶公的小故事,从这个小故事似乎可以看出为什么会有一种奇异的力量扰乱了他的心神。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子路〉)
葉公告訴孔子說,我們這個社會裏,老百姓的思想、性格都很直爽,不狡詐。
一個父親偷了別人的羊,他的兒子會挺身而出,作證人。
孔子聽了他這幾句話,答復說,我們那邊社會的情形,與你們這裏就這不同了。如果兒子做錯事,當然父親為了親情,會為兒子隱瞞一點;父親做錯了事,兒子也當然替父親隱瞞一番,這是人情之常。也許你看來這樣不夠誠實,不夠直爽,可是所謂直的道理也就自然在其中了。